救回红军当儿子
□钟同福
万田乡麻地村的钟国海曾长秀夫妇,亲生有五个儿子一个女儿,却还收养了两个干儿子,这是怎么回事呢?故事还得从红军长征的事情说起。
费尽周折要救人
1934年,苏区中央根据地瑞金人民唱着《十送红军》,“父送子,妻送郎,母亲送儿上战场”。钟国海曾长秀的五个儿子却还年幼,大的十多岁,小的刚出生,因此有心送亲人去当红军却不能如愿。红军走了,国民党反动派卷土重来,他们对中央苏区“清剿”“抄剿”“驻剿”,大肆叫嚣要对苏区“屋换石头人换种”,“芒扫筷子要过斩”,不知杀了多少人,烧了多少屋。红色苏区完全笼罩在一片白色恐怖之中。这年冬日的一天,国民党保安团长钟运标带着几个乡丁,在钟国海的屋后山抓来两个外乡人,怀疑是红军游击队员,要送到高围(现云石山)区公所领赏银。
钟国海见了,这两个人是在这一带打仗的红军,想起几年来红军带来的好处,就互相商量着要救这两个人。可当时,要救红军可以说是困难重重。可他们还是先“慰劳慰劳”那些乡丁,把准备过年的米酒和点心,让乡丁们吃饱喝醉。然后,钟国海把保安团长钟运标请到里屋,塞了几块银元给他说:“贤侄呀,看在本家人的份上,把这两个人留在我家吧!”
按字辈论,保安团长钟运标比钟国海小一辈(和钟国海的大儿子同名同姓)。他一听,气得把眼睛一瞪:“按理说我应该叫你叔子,你脑子是不是有问题呀,这两个外乡人是‘赤匪’,会连累你们家满门抄斩的!”
“怎么能肯定他们是红军呢?”
“我们从他们身上缴获了驳壳枪。”钟运标拍了拍腰间的枪,不无得意地说:“赤匪全部要枪毙。”钟国海夫妇一听,完了。“来到我家的狗也要收留,莫说是两条人命呐,作孽作孽。”纯朴的夫妻俩急了。
“我家买下来做长工。”
“他们会给你们以后带来灾难的”。“顾不了以后了,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。”就这样,他们唇枪舌战吵闹了很长时间,最后钟国海夫妇又给了钟运标几块银元,让钟运标一起想办法,钟运标说:“纸包不住火,瞒得了今天瞒不了明天,这事很难办到。”
钟国海夫妇想想也有道理,是呀,一人难瞒众人眼,如果这两人送到了区公所,肯定会枪毙。有心留下他们又很难,即使留下来,可能带来无穷后患。血洗隐藏过红军的村庄之事,已非鲜闻,如果传出去自己家里藏匿红军,一家八口就会有灾难。若不搭理,可免一场是非。可当他们夫妇看到绑在晒衫杈上的两个红军,就忘掉了一切顾虑。“土地爷爷坐铜棍——钱可通神”,只有一条路,花钱打点这些保安团官兵,救下两个红军。于是,钟国海把自己家的几亩簿田卖了,把两块父亲手上才买来的山岗给典了,然后把过年的肥猪杀了,借来些钱,按当地风俗举行了一个仪式,收两个外乡人为儿子,与自己的儿子运标、运桂、运福、运桃、美材结拜兄弟,并且由保安团长钟运标及乡丁在买子契约上签名画押,并喝血酒发毒誓,每个人在打完花押后,还得到了一个可观的红包。救回红军当儿子
亲如手足是一家
钟国海夫妇救下的两个红军,一个叫“矮老表”(已忘了姓名,南康人),红军排长。数月后一再要求去找游击队,在劝说无果的情况下,钟国海的堂客曾长秀,做了一篮子米果给他当干粮,这一走杳无音信,生死不明。另一位叫李开华,上饶人,当时是红军连长,他在钟国海家住下后,与钟家的大儿子钟运标同吃同住,真正亲如手足,日同三餐也同床。两人互传手艺,互帮互教,共同学会了泥水、木匠、篾匠、修磨石、打砻、修碓。那些年里,他们没有了田,因此只能靠种种手艺维持一家九口的生活。同时,这几年里,他们一家学到了许多革命道理,懂得了如何翻身作主人。后来几兄弟参加革命工作,就是这期间李开华灌输思想起的作用。
他们期待着红军早日回来,经常利用赶九堡圩、高围圩、万田圩的机会,打探红军游击队的情况,可是日复日,年复年,花开花谢,春去冬来,光阴如水不复返,总如石沉大海无音讯。
一年过了,三年过了,九年也快过了。在这九年里,李开华与钟国海夫妇的父子母子感情,得到了坑里坑外乡亲们的认可。在钟国海去世时,李开华和钟运标五兄弟一起披麻戴孝,扶棺上山。可是他们早等夜盼,却没有等到红军打回来,等来的是日益严峻的形势。一天,钟运标挑烟撘去九堡圩卖,而不巧这天李开华有病没有去赶圩,到傍晚邻村赶圩回来的人捎信给李开华:钟运标被抓壮丁了!
被抓壮丁添一个
李开华一听,只叫了一声:不好!就从床上爬起来,说要去救运标。曾长秀和全家人都劝,说他有病不要去,家里人会派人去救他。可李开华说什么也不听,他只重复着一句话:我当过红军,我有办法……
就这样,李开华拄着拐杖,和曾长秀连夜赶到九堡,找到国民党关押壮丁的地方闹着要当壮丁去当兵,抓壮丁的人把李开华的衣服一剥开,看见他身上有许多枪疤,就发火说:你这老兵鬼老兵痞别捣乱,我们不要!李开华说:你们不要我,那就得把我兄弟钟运标放了。他们怎么能说放就放呢。人家要抓都难抓到,就把他一起关了。曾长秀死死拉住李开华说:儿啊,你就别去了,抓去一个还嫌少吗?人家躲还来不及,你还要再送一个去?
李开华对曾长秀说:姆妈,运标一个人去会吃亏,俗话说打仗亲兄弟,上阵父子兵,我们可以互相照顾,再说我当过红军,晓得那些白军老兵会欺负新兵。在家要结邻出门要结伴,兄弟同心金不换,我俩在一起就不会受欺负,找一个机会,我俩一起逃回来。曾长秀没有劝回李开华,只好流着泪准备回家拿东西送来。李开华又说:姆妈,拿一套被席就够了,我俩一起睡,不分开。曾长秀不解,其他人都是一人一套被席。李开华又说:听我的,保证不错!等到第二天,曾长秀拿着被子赶到九堡时,国民党已把壮丁押到七堡去了,她又翻山越岭往七堡赶,在七堡见到了两个儿子又经过一番劝说,终是没有把李开华劝回。
钟运标和李开华被押走后,几年中也没有音讯。曾长秀早端神饭晚点香,天天在祈祷上苍保佑她两个当兵的儿子。四 生死不明娘挂念
盼星星,盼月亮,终于盼来了红军盼来了共产党。一九四九年农历七月节后,解放军南下部队打回苏区瑞金来了。由于早年接受了许多革命道理,解放军一到,钟家老四运桃才十七岁就第一个报名参军去了,接着老二运桂参军,老五美材读书时入了党,后回麻地乡当了支部书记,在抗美援朝战争爆发时,动员青年参军还有点困难,有一家人点线香拜天说,谁让她儿子参军就会断子绝孙。美材为作榜样,就带了一批青年去了朝鲜战场,在一次战斗中执行任务时,因开卡车送弹药时立功受到嘉奖。后来,曾长秀光荣地出席了高围区的送儿表彰大会,还登台讲话,讲了干儿子李开华说给她听过的道理,当说到运标、开华两个儿子的下落时再也说不下去了。
光阴荏苒,时间又过去了几年,运桂、运桃、美材兄弟相继转业复员到地方工作,而运标、开华依旧没有消息。有一年夏天的一个下午,在芋子田里做事的曾长秀,突然听到在外工作的老四喊:姆妈,你看这是谁?曾长秀抬头,看见老四身后跟着运标和开华远远走来。她惊喜得泪水哗哗而下,他们齐声喊着:姆妈!抱头痛哭。
这次回来,家里才详细知道了运标和开华当年抓走后的情况。他两在壮丁队里,一有机会就给大家讲革命道理,当他们押到福建时,一次看守的老兵欺负他们时,李开华只说了一句话:铁匠做官——打字在先。全体壮丁就动手和老兵打了起来,杀了老兵后,他们拿着枪就在浙江福建一带山区,当起了杀富济贫的“土匪”。后来与解放军南下部队汇合,参加了剿灭国民党当地残匪的战斗。
全国解放后,钟运标在武夷山下蒲城县落了户,李开华回了上饶老家,在县里当干部,后在南昌造船厂当书记。在曾长秀的七十大寿时,他带着儿子来给曾长秀拜寿。
文革时,上级派人来调查李开华是否被剿下山的,当地群众纷纷签名证实。可后来不知结果,到曾长秀八十大寿及至一九七五年去世亦无消息。